股票基本条件 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对话上海:在中国,融入全球创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4-11-08 22:50    点击次数:159

股票基本条件 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对话上海:在中国,融入全球创新生态

我一位远房兄长股票基本条件,事业顺风顺水,30来岁便身居要职,春风得意。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以一年一度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为平台,进一步释放出扩大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共享中国市场机遇的强烈信号。

9月22日,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相聚上海。当天举行的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下称“市咨会”),以“引领范式变革,扩大开放合作,深化新时期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与这些国际企业家开展对话交流。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指出,在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我们坚持扩大开放、深化合作的真诚态度始终不变,渴望聆听全球声音、汇聚全球智慧的迫切需要始终不变。

把跨国公司纳入创新生态

自1989年10月9日首次会议举行以来,每年秋天举行的市咨会,都会针对上海经济发展中一至两个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并提供相关咨询和建议。

36年来,市咨会的成员也从最初8个国家的12位成员,增加到了目前15个国家的44位成员和10位名誉成员。

在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米格尔·洛佩兹看来,市咨会给了跨国企业一个和上海市政府领导直接对话的机会,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全球局势以及经济动荡时期,这样的直接交流,能让政府更了解企业诉求,而企业会为政府提出更多发展思路。

今年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0周年。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作主题报告时说,置身大科学时代,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创新、谋未来,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级。

米格尔·洛佩兹表示,为了实现科技的进一步突破,并加快其应用,更加密切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上海可以利用现有优势,吸引更多全球顶级创新资源进入上海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可以促进前瞻性的技术合作。

数量众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就是上海独特的优势。数据显示,上海是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截至6月底,上海拥有外资企业数量达7.5万家,累计认定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达985家,其中大中华区以上的总部占20%左右。累计认定外资研发中心575家。

米格尔·洛佩兹表示,如果跨国公司能够更加有机融入上海的创新生态系统,比如获邀参与一些国家级项目或者标准制定,将有利于中国的创新。“我们很高兴看到上海已经开始了这一进程,上海实施了吸引跨国企业的政策,让他们参与制定本地标准和研究活动。”

将跨国公司纳入上海的创新生态,也带动了跨国公司在华发展与投资。近年来,蒂森克虏伯在华投资保持每年约1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米格尔·洛佩兹表示,未来蒂森克虏伯希望能够抓住中国的绿色发展机遇,获得在华发展的更多动力。

今年是美国直观医疗公司首次加入市咨会,直观医疗全球首席执行官盖瑞·古萨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有良好的产业环境和行业基础,也非常积极地将先进的技术引入医院,使患者获益。

2017年,直观医疗与上海复星医药合资成立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2023年6月,国产达芬奇第四代手术系统通过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中国成为美国以外唯一生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国家。

6月,总投资约7亿元的直观复星总部产业基地在浦东投入使用,这也是直观医疗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和培训一体化基地。

“我过去几年经常来到中国,我看到了医疗创新的加速,特别是在上海。”雅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赋德表示,中国是雅培北美之外最大的单一市场,雅培在上海的投资也不断增加。

罗赋德表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市场,需要更多创新以及药物产品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越来越多的挑战。“上海也应该成为一个创新引擎,我们非常期待能够和上海市政府进行合作,共同打造这样的生态系统。”

构建新一代初创生态系统

在创新生态的构建中,多位顶尖国际企业家还不约而同关注了中国的初创企业。

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表示,初创企业是具有变革性和重大积极意义的创新来源。同时,随着创新周期缩短,更开放式的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初创企业与成熟科技公司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领先科技企业希望通过合作、辅导和培训等方式,在早期就跟初创企业建立联系。

因此,罗康瑞建议,上海需构建新一代初创生态系统,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初创企业营造优越的创业环境,让上海的人才蓬勃发展。

“我们与上海一家初创公司黑湖科技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黑湖科技已经将我们的软件集成到他们的精益制造系统中,让中小企业使用,让他们的制造业更加绿色化。这是大规模开展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表示。

2022年6月,西门子推出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西门子Xcelerator,并于同年11月在中国正式落地。目前该平台提供200多种创新产品,已经在中国拥有约30万用户、100多个合作伙伴,其中1/4来自上海。

野村控股株式会社董事长永井浩二表示,对初创企业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资本市场,比如上市和兼并购。建议上海帮助外国证券公司获得牌照,连接海外参与者与上海的初创企业。

同时也要支持创业公司上市之后的投资。为了吸引海外股票型基金,建议在现有QFII制度基础上建立新的制度。“建议上海考虑为包括上海在内的东亚市场制定一个投资框架,这样的框架类似于沪港通,可以互相自由投资。”

太古集团行政总裁施铭伦在比较了几个非常成功的全球创新中心如硅谷、纽约、新加坡、伦敦、特拉维夫后提出,为了减轻创新者、创业者对失败的恐惧,建议采用更为宽容的、更加有利于初创企业的破产法。来自于硅谷和特拉维夫的相关经验表明,支持性法规可以帮助初创企业,在由于商业环境动荡或者暂时陷入财务困境时进行重组,更快恢复元气。

在获得资本方面,施铭伦建议打造一个更加透明、简化和支持性的监管环境,让上海可以吸引更多、更广泛的全球风投投资于初创企业生态系统。

铁狮门公司首席执行官徐瑞柏则表示,强大的私营投资对创新中心至关重要,特别是试图吸引和发展早期公司时尤为如此。但是,风险投资和政府资本之间存在一些错位,要想更加有效利用公共部门资金,一个方法是创建更符合私人投资者期待的特定工具,这些工具可以放在“政府基金”旗下,但应该有权限承担更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并且有能力比较灵活地获得审批通过,这样可以大大加速创新公司的发展,得以让上海在中国整体创新格局中独树一帜。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总裁及集团首席执行官中岛达则建议,参考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做法,设立一个国际合作特区,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各个先进科技领域。“我相信放宽限制性管制,同时在前沿领域建立先进标准,将促进与世界各地的全球公司、初创公司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

加速人工智能变革

随着全球科技变革的加速演进,科学范式的变革,需要构建更加开放自由的国际科技合作生态,探索互利共赢的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

当前,人工智能驱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市咨会上,人工智能成为这些顶尖国际企业家讨论的聚焦点。

达能集团首席执行官盛睿安表示,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正在广泛被采用,达能正全力拥抱这一技术转型。“上海是我们重点投入的城市,我们在上海专门建立了开放科学研究中心,就是利用了这座城市的技术生态系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强大功能。”

人工智能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年来,上海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2018年到2023年,规上企业从183家增长到348家,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增长到超3800亿元,居全国前列。产业人才数量从10万增长到25万,约占全国1/3。

盛睿安说,凭借在科技和医疗资源方面的坚实基础,上海完全有能力作为在医疗领域尤其是个性化健康和营养领域探索人工智能应用的试点城市,并获得有价值和可扩展的经验。这不仅将加速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并且可以为中国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提供可复制的模式。

而在金融行业,星展集团首席执行官高博德表示,银行业最大的范式转变就是人工智能、区块链。“星展银行有很多AI应用,有800个模型和400个用户案例、场景,从中获得了很多经济价值,大约达到10亿美元。”

数据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驱动因素,高博德建议,上海可以考虑一些非常明确的数据战略,比如建立一些特定的行业数据集,让人们可以获得更多公共数据集,以及促进跨境数据流动等。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普山·杜特表示,人工智能将是一项通用技术,对通用技术来说,创新能力很关键,但扩散能力更加关键。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的扩散,高博德表示,要有很好的激励措施,包括补贴和资金,加速人们和企业对AI的使用。

在航运领域,德迅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博思帆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和需求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因地缘政治压力而变得更加复杂。随着全球贸易管制收紧,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引擎的地位正面临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应该重新定义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同时大力投资于深度人工智能能力的研发及部署,以巩固全球物流人工智能和数据标准及透明度领导者的地位。

拓展绿色科技合作空间

4月10日,靠泊在洋山深水港冠东码头的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舶“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成功加注504吨绿色甲醇,实现集装箱装卸和甲醇燃料加注同时进行。由此,上海港成为全国首个拥有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能力的港口。

“这是绿色航运的一个里程碑。现在上海港是为数不多可以提供绿色甲醇加注服务的港口之一。”A.P.穆勒-马士基董事会主席罗伯特·马士基·乌格拉表示,上海有很好的机会,可以利用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中国生产的绿色燃料,成为全球绿色燃料交易中心,与新加坡、鹿特丹等航运枢纽比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罗伯特·马士基·乌格拉建议,上海可以和绿色甲醇生产商、航运业紧密合作,持续降低绿色甲醇进入市场的成本,通过优惠政策激励绿色甲醇的使用,缩小其与传统燃料价格的差距。当前,全球甲醇的绿色基准还没有建立,预计大量绿色甲醇产量会来自中国,上海有机会建立首个全球绿色甲醇的标准。

江森自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乔治·奥利弗则建议,要鼓励建筑行业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进行创新。原因是,建筑行业占温室气体排放的40%和能源消费的35%,增加对可持续建筑的投资是必要的。

为了进一步支持创新,乔治·奥利弗建议,通过建立行业基金和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和可持续相关的人才企业培训,扩大对可持续性尤其是绿色和智能建筑投资。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全面、准确、可比的ESG信息披露,以实现更大透明度和责任性。并建立一个对外国企业开放的高水平绿色技术联盟,邀请来自各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领导者分享经验,为政策和标准制定做出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胥会云

相关阅读 陈文辉:以股权投资基金为核心,构建可持续科技金融体制

构建可持续科技金融体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股权投资基金为核心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至关重要。

21 10-16 12:29 科技创新与高校在教育变革中的作用 ----破解成果转化难题,探索AI赋能教育的未来

近日,在全球科技巨头聚焦教育创新的背景下,教育领域的科技转化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2024年10月,韩国宣布推出首个“智慧课堂全国计划”,力图通过科技手段改善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现象。同时,美国也在积极推动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发布了《未来教育AI应用指南》,提出要在未来几年内大力发展智能学习系统,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些国际动向反映出全球对教育系统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作为回应,中国教育部近日也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教育科技创新示范项目,进一步推动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然而,如何克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确保科研成果能够真正服务于教育实践,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聚焦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挑战和解决路径,分析基础研究在教育系统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并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驱动教育变革进行了展望。

16 10-09 23:45 湖北揭晓十大医工交叉创新成果,每项将获百万元资助

16强项目中,全球首台(款、套)占9项,国内首款占4项。

70 09-26 11:32 如何推动上海医药行业创新发展,这位国际企业家连续12年积极献策

诺华集团董事会主席林浩德博士连续十二年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他不单纯是参会,而是每年都会代表诺华提交相关政策建议书。

241 09-22 13:25 跨国公司加码投资中国,中西部成外商投资新热点

中国对于跨国公司的吸引力正在从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变股票基本条件,从低成本的生产基地转变为庞大的市场规模。

177 09-05 20:3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