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南方杂志社、南方+党建频道平台特此推出《南粤先锋》专栏,讲述南粤党员故事,讲解党建知识,树立先锋形象,敬请垂注。
“完成结对之后,我们希望能从深圳先进社区身上学到党建经验和基层治理做法”。中山市小榄镇新市社区党委书记郭勇军说道。据悉,这是第100个与深圳社区签订党建联建协议的中山社区。
今年以来,中山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勇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深中通道纽带作用,推动中山、深圳两地218个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促进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融合互动,将地域上的比邻优势转化为党建优势、治理优势、服务优势,着力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圳市润城社区干部到中山市东区竹苑社区挂职交流。中山市委组织部 供图
组织联建,推进互学互鉴常态化
共搭交流平台,探索党建联建长效机制。今年,中山市委制定《中山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实施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提升行动,以党建为引领、深中通道为纽带,推动深中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探索一条跨城市、跨区域的社区协同共治新路径。
在中山市委组织部的牵头下,中山市所有城市社区党组织均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与深圳社区结对,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沟通、常态化互学互鉴、常态化互帮互促工作机制,搭建社区“两委”等社区工作者“向深圳学习”通道,定期开展互访交流、座谈研讨、专题培训等。
据了解,两地结对社区党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89次,座谈研讨145场,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2500多名中山基层干部走进深圳,对标学习“民意速办”“24小时不打烊”等城市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经验。深圳的社区工作者也以此为契机,走进中山,了解中山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加强交流合作,拓宽工作思路。
共育工作力量,跟岗锻炼“取真经”。结对以来,中山与深圳的结对社区实行互派社区工作者跟岗锻炼制度,竹苑、新港等18个社区分批互派工作人员到结对社区开展为期半月的全脱产跟岗学习,深度参与社区党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工作,相互分享工作思路,相互提出工作意见,相互推进社区工作。
“竹苑社区与70个单位签署共建协议,整合多方资源下沉社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为我们开展社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深圳市润城社区派出的社区工作者吕敏对中山竹苑社区充分利用共建单位资源表示认同。
中山竹苑社区交流跟岗“两委”干部胡诗华对润城社区的网格化工作也深有体会:“润城社区的街区化管理分工明确,每个网格员都精准对接负责楼栋,高效推进业主矛盾调解、流动人口管理和出租房管理等工作,对我们开展网格化工作很有启发。”
资源联享,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
依托党建联学互动、社会治理互联,发挥资源效益共享作用,中山、深圳两地结对社区达成党建工作、社会治理等共建项目209个,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探索“党建+小区管理”,多方协作优治理。“尽心尽责,服务周到”,近日,中山桃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收到一份特殊的12345“表扬工单”。据居民王阿姨反映,楼上住户施工时损坏了她家天花板,但不愿意出资修复,此事反复拉扯,通过社区网格员联合物业、法律顾问多次协商沟通,最终楼上住户愿意承担修复费用。
中山桃苑社区与深圳樟溪社区党委结对后,确定了“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共建项目,聚焦“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四方平台议事机制,促成43个共建单位与相关小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商讨制作调查问卷,由社区网格员与物业联合开展“敲门行动”,解决社区居民反映问题327个。
中山环城社区下辖多个老旧小区,曾长期处于无物业管理状态。在与深圳三溪社区党委结对后,环城社区党委学习借鉴对方全面动员居民小组党支部、楼栋长、党员先锋队的治理思路,探索推行以小区退休党员主导的“熟人自治”,由小区党支部为引领,调动小区居民参与自治,搭配组成值日小组轮岗服务居民,收集意见建议211条,解决小区环境整治、邻里纠纷、基础设施维护等各类问题316个。中山仙湖社区、彩虹社区等也将党员楼栋长培育作为结对共建项目重点,推动小区管理精细化。
探索“党建+出租屋管理”,数智赋能破难题。出租屋居住人员组成复杂,居住环境相对不佳、业主规避管理等现象多发,向来是社区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中山迎阳社区结合“数字社区”项目,学习深圳南坑社区的智慧社区经验,社区党委牵头建设出租屋党群服务站,在站内打造出租屋智慧公寓管理系统,对450间纳管出租屋实行动态标色管理,并公开有关信息,引导承租人择优而居。建设以来,纳管出租屋的出租率由原47.5%提升至82.5%,备受市场欢迎。中山海滨社区、十四村社区就出租屋治理模式、管理系统等方面,与深圳结对社区深入开展交流,以党建引领,整合导入政法、公安、应急管理等职能部门数字资源,提升治理水平。
中山市迎阳社区前往深圳南坑社区开展党建联建活动,现场召开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座谈会。 中山市委组织部 供图
探索“党建+商家联盟”,两新自治促发展。作为独具人文特色“city walk”路线岐江道,因人流增大,商铺管理压力剧增,岐江道所在的莲员社区、东明社区、康华社区与深圳四季花城社区党委开展“组团式”结对后,借鉴了其治理经验,三个社区党委联合创新实施“商圈一体、共建共管”治理模式。该模式由辖区两新党组织富逸党支部具体落实,引导岐江道沿线商家组建一个自我管理式商家联盟,制定《岐江道商铺管理公约》,商铺党员自觉带头遵守,对内强化互相监督,对外汇集派发联盟优惠券,引导沿线72户商家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有效实现环境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促进了该片区的文旅经济发展。
区域联动,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
中山、深圳两地结对社区充分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文化,丰富活动阵地,共同打造文化艺术、居民生活等共建服务品牌57个,举办各类主题共建活动91场次,惠及两地群众27337人,搭起党群“连心桥”。
共画党群服务“最大同心圆”。中山齐富湾社区与深圳莲塘社区共同开发芦蔸鸡、栾樨饼、醒狮等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服务辖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中山海湾社区与深圳三围社区在摸排了解到深中两地通勤的居民较多的实际情况,合力链接资源,推动开设每天10班次的往返交通线路,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深中通道开通后,我从深圳搬到中山居住,有这张港澳居民服务明白卡,我更快适应中山的生活了,这里非常宜居。”香港中山青年协会成员张燕庭说道。中山东裕社区结合所辖楼盘集聚较多港澳居民的情况,学习深圳渔邨社区港人服务经验,印发“港澳居民服务明白卡”,围绕出行、养老、医疗、生活等场景,为港澳居民提供无感便捷的指引和服务,把群众“上门找服务”变成“服务送上门”。
中山东裕社区学习深圳渔邨社区港人服务经验,印发“港澳居民服务明白卡”。 中山市委组织部 供图
共促跨城服务“24小时不打烊”。“真是意外之喜,中山业务也能在深圳就近办理。”近日,吴女士在深圳航城街道,通过中山政务服务一体机,获取了中山市公积金业务相关材料后惊喜地说。
以社区一级党组织结对共建为契机,中山的镇街立足发展需要,强化与深圳街道的联动合作,在基层治理、政务服务、产业发展、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其中,中山南朗街道与深圳航城街道结对后,在中山市政数局指导下,推动中山政务服务一体机入驻航城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实现283项中山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在深圳“跨城办”“自助办”“24小时办”。同时,多个镇街在公共服务网点均建立深中一体化专区,开设“跨市通办”专窗,两地群众可速办633项公共服务事项。
此外,中山南区街道、黄圃镇、东凤镇、三乡镇等多个镇街分别与深圳葵涌街道、观湖街道、新安街道、龙华街道等开展区域党建联建,通过签订共建协议、拓展政务通办、联推文旅路线、深化产业链党建、组织政企供需会等形式,助力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南粤先锋专栏>>>
【作者】曹嘉铭
【供稿单位】中山市委组织部
【栏目统筹】陈健鹏
【频道编辑】李晓霞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