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盘杠杆怎么提现
立足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使命和全媒体时代舆论格局的新要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着重把握好“立意与落笔”“内容与表达”“作风与文风”的辩证关系,持续增强新闻报道贴近性、吸引力,提升采编队伍整体战斗力,为奋进新征程凝聚信心、汇聚力量。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凝聚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亟须主流媒体在系统性变革中持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正能量深入人心,激发向上力量,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力推进转作风改文风,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南方报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者转作风改文风的重要论述,聚焦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使命和全媒体时代舆论格局之变的新要求,不断深化对改文风过程中“立意与落笔”“内容与表达”“作风与文风”3个辩证关系的认识,强化融合创新,扎实践行“四力”,努力打造精品佳作,持续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吸引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为凝聚全体人民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作出主流媒体应有的贡献。
坚持“高处立意”与“实处落笔”相统一,不断增强贴近性
我们党历来重视改进文风。党报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主张的重要阵地,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能否让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和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
全媒体时代,内容生产传播的方式由媒体机构主导的单向度传播向着多元主体并存的交互式传播转变,客观上要求党报既要落实宣传要求,也要遵循传播规律,在把握好宣传的主题主旨、精神要义,把准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大前提下,找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主张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切入点,不断提升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效果。
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落实到改进文风上,就要注重话语方式转变,把“理论语体”转换成“群众语言”,以通俗易懂的表达把深刻的哲理、道理说明白;要善于寓理于事,以生动鲜活的事例化抽象为具体,把“大道理”化为“日常语”,促进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大众、融入人们心灵。
2023年以来,南方+客户端聚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传播高地,推出“学习导读”理论传播品牌栏目,围绕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采取“讲话原文+评论阐释”方式,注重年轻态和轻量化设计,制作《一张思维导图,读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习近平的改革方法论》《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提出新要求》等可视化产品,引导广大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南方日报、南方+还打造了“叮咚视评”“叮咚漫评”等一系列“小而美”的视频、漫画评论栏目,内容精悍、表达鲜活,助推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宣传报道党的重大战略、重要会议、重点工作是党报的重要职责、重点主题。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党报要发挥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助推器作用,当好连接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就要从“政策视角”转换到“群众视角”,避免就部署谈部署、就政策讲政策,把报道视角、新闻落点与群众利益、百姓关切统一起来;要善于以小见大,通过发生在群众身边、可感可知的真实故事,引导人们加深对党的大政方针的认识理解,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去年以来,南方报业各媒体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持续在“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五外联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六大领域推出一系列策划报道、项目活动、融媒产品,打造了“湾区故事”“走进广东造”“县委书记打擂台”“走进独角兽”等一批融媒栏目,通过讲述一线故事、人物精神和行业前景,展现广东省各地各条战线工作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信心与力量。
促进报道可亲可读可近可信。新闻的温度彰显着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情怀。党报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深入发掘火热现实生活中接地气的故事,激发直抵人心、温暖人心、成风化人的强大精神力量。具体到采编工作中,不仅在版面、栏目设置上平衡会议活动类报道与民生类等报道的比重,新闻工作者还要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融入日常,厚植为民情怀,更加主动地走进基层群众的内心世界,感受人间冷暖。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南方日报策划推出“主题教育蹲点记”系列融媒报道,在广州从化区荔枝科技小院,记者全天候蹲点采访技术员们在荔枝产业园、实验室里的工作;在广州海珠区司法局凤阳司法所,与调解员一起走街串巷、上门回访;在广州花都区花山镇,跟随镇公共服务办的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一家家走访低保户,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基层一线的生动事例,传递“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关怀关切,促进主旋律报道可亲可读可近可信。
从龙虎榜公布的三日买卖数据来看,机构合计净卖出1.34亿元,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1369.02万元。
坚持“深耕内容”与“创新表达”相统一,不断增强吸引力
优质内容永远是主流媒体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多元舆论生态下的稀缺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公众的阅读方式、平台渠道发生深刻变化,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品质和呈现形式提出更高要求。在改进文风过程中,党报要坚持深耕内容与创新表达相统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的创新,把内容生产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增强新闻报道吸引力。
强化精品意识。自媒体、社交平台蓬勃发展,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成了名副其实地“分秒必争”;海量信息扑面而来,公众对新闻报道和信息资讯的需求已从“快”和“量”转向对品质的追求,这就要求党报必须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聚焦精品生产。
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舆论场,要保持思想定力,努力提供更多权威准确、体现价值品位、有思想穿透力的新闻产品;要强化“内容增量”意识,提供更多材料扎实、视角丰富、可读性强、引人思考、给人启迪的精品力作。
近年来,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南方日报紧扣省委机关报定位,坚持深耕内容品质,强调以政治高度、思想深度、理论厚度、人文温度、文字精度取胜,着力打造“政经纸”“观点纸”“深度纸”。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南方日报就连续刊发20篇评论员文章及“悦言”署名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开设“全面深化改革大家谈”栏目,邀请18位专家撰写理论文章;制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手册》,为全省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供学习参考,充分体现了“观点纸”的特色。
强化对象意识。媒体融合深入推进,绝大多数党报逐步构建起拥有多个平台端口、融合多种介质形态的立体传播矩阵。这一变迁折射到媒体与公众的关系上,已不再是单向的“我写你看、写啥看啥”的被动接受关系。在改文风过程中,党报要不断强化对象意识,结合不同受众的内容需求、不同渠道的传播特点、不同平台的定位调性、不同呈现形式的风格特质,提升分众传播的能力和水平。
南方报业强化分众传播,对内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对同一重大主题报道,南方报业利用南方+的“广东传播主平台”和GD Today(今日广东)的“广东对外传播主平台”,根据集团旗下不同媒体的内容定位,注意报纸与报纸、报纸与客户端、线上与线下、内宣与外宣的差异,着力打造匹配目标群体的高品质内容,形成错落有致、协同互补的高效传播。在南方日报和南方+客户端的一体化内容生产传播中,既通过南方+抢抓新闻第一落点,又通过报纸、客户端的“深读”栏目提供内容增量;既抓好即时性“快新闻”,又助力读者“深思考”。
强化创新意识。纸媒时代,改进文风、创新报道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写短文、务实效,善用准确简洁、生动鲜活、新颖醒目、图文并茂的版面设计和报道语言。进入网络时代,以超文本、多媒体、沉浸式等互联网技术应用为基础,强化新闻报道的融合呈现,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媒体行业探索传播形态创新的新趋势,也成为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手段。这里强调的创新,是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多元化技术手段,更加直观形象地解读数据、展现新闻核心要点、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式传播,以多样化展示、多介质推送,促进新闻报道生动起来、鲜活起来。
南方报业积极探索主题报道的融合生产传播。2023年以来,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县委书记打擂台”全媒体报道,紧紧围绕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请县委书记在主流媒体亮目标、谈举措、挖潜力,以视频节目、微海报、通讯、评论、手绘长图、H5等融媒产品矩阵,创新政务新闻话语表达,营造比学赶超推进县域振兴的火热氛围,全网流量超600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000万。今年,报道团队策划推出“镇委书记打擂台”全媒体报道,传播范围进一步辐射到镇域基层。
坚持“转作风”与“改文风”相统一,不断增强竞争力
文风反映作风,作风影响文风。好新闻是跑出来的,特别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要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新闻作品,必须坚持目光向下、深入基层一线,涵养务实作风,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深入实施“下沉”策略。对党报而言,“下沉”既是推动采编深入开展“走转改”、深入一线“抓活鱼”的具体举措,也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
南方报业依托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分社、记者站的采编力量,开辟南方日报地方观察版和视窗、南方+地方频道等,大力推进平台下沉、人员下沉、内容下沉、服务下沉,极大地激发了各分社、记者站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百花争艳、各放异彩的良好态势。不少分社、记者站实施常驻制,每个县(市、区)安排专人负责,在工作日常态化驻点,把人员“下沉”到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充分融入当地,有效拓展了党报党端面向基层的内容生产能力和覆盖能力,有力地带动了新闻报道品质和政务服务能力的双重提升。
用好调查研究法宝。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功,也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切入点。新闻采访本质上就是调查研究。要让新闻报道“有料”“有内容增量”,首先必须掌握丰富的一手资料。
近年来,南方报业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采编人员深入企业车间、街道社区、乡间田野,俯下身、察实情,积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2023年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南方报业策划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21城·21问——广东城市微调研报告》,组织近百名采编人员深入广东21个地市,为地方高质量发展问计问需问效,访谈对象超百位,涵盖党政领导、基层干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普通群众,形成具有说服力、共情力的调研成果。系列报道以微观视角、锐度观察、融媒呈现,贯通行走与思考,融合心意与新意,兼具文采与见地,为城市画像、为乡村谋策、为发展助力,为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鼓与呼,取得“正能量+高质量+大流量”的良好传播效果。
南方报业坚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扎实践行“四力”。
锤炼“四力”基本功。媒体竞争不仅是信息的竞争,更是专业水平的比拼。新闻工作者既要精于采编业务、熟悉新闻传播规律,也要对所报道领域有深厚积累、有深入思考和研究。有深入一线、深入基层的脚力,报道才能接地气;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的眼力,报道才能更深刻;有勤于思考、明辨是非的脑力,观点才能有见地;有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笔力,文字才能冒热气。
南方报业不断强化对全体采编人员的理论武装、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创新形式举措和激励机制,引导记者编辑扎实践行“四力”。各采访部门通过策划组织“高质量 开新局——百名记者一线行”“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调研”等主题采访活动,动员鼓励采编人员到火热的新闻现场和基层实践中去,在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中“望闻问切”。近年来,南方报业深入实施“南方名记者培育工程”,通过制定个性化考核机制,着力培养具有强烈互联网思维、能采能写能编能播的名编辑、名记者,激发他们释放融媒生产的创新创造活力,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发挥领衔作用,推动采编人员将转作风改文风的外在要求转化为提升技能、多出精品的内生动力,持续打造党报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实盘杠杆怎么提现